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
助推格尔木市文化建设提质增效
第186期(总第7915期)
2013年11月6日,格尔木市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近五年来,全市文化服务场馆(站、室)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构建形成了市、行委、乡镇(街道)、村(社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十五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
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将军楼主题公园、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二是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广场文艺演出、脱贫攻坚文艺演出、百姓大歌台、“4·23”世界读书日、文艺培训等群众文化活动62场次,参与群众达25000余人次;三是利用免费开放场所,面向群众及基层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7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8800余人次,其中,将军楼公园接待团体参观180余个,7400余人,接待散客20000余人次;四是新建图书流动站1处,为4个乡镇42个农(牧)家书屋村级点补充配送各类图书3190册。
加强非遗文化传承,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一是成立格尔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评审委员会,保护利用好地域文化遗产,教育引导市民群众提升格尔木市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意识,全面普及非遗知识,夯实非遗保护基础和能力;二是举办刺绣和编织展示大赛,挖掘一批我市的能工巧匠,带动我市刺绣、编织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认真做好野牛沟岩画保护工作,聘请当地牧民,实时监测,防止文物遭到人、畜破坏,聘请5位省外专家前往野牛沟现场实地查看,针对野牛沟岩画保护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仔细查看岩画保护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在国内外开展的类似保护工作经验提出合理的意见,保护好野牛沟岩画本体文物,避免保护工作对岩画造成不可逆的损毁。
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推进文化精准扶贫。一是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设备,积极协调省州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农牧区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农牧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加强扶贫攻坚政策宣传,提高农牧民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对扶贫工作的满意率。组织市歌舞团结合扶贫政策编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下乡开展文化惠民文艺演出,向农牧民群众宣传扶贫政策;三是利用市广播电视台的媒体优势,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穿插扶贫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截止目前,在全市4个乡镇及42个行政村共进行文化惠民文艺演出23场次,观众人数达8000余人次。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全市文化市场。一是联合公安、消防、工商、民宗等单位在全市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通过文化市场安全检查、网络文化监管、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集中整治等手段,确保全市文化市场和谐稳定;二是组织文化执法检查人员650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400家/次,取缔游商地摊1处,收缴非法出版物800张(册);三是受理举报案件1起,办结案件1起,责令整改3家,警告5家次。截止6月底, 文化市场检查覆盖率达到100%,有力净化了文化市场和网络文化环境。
(市文体广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