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静) 7月12日下午,2018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青海行)活动展映仪式在青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等三国的10余名青年导演拍摄制作,以“生物·生态·生活”为主题的11部纪录短片引起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据了解,“看中国”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华基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一项中国文化体验项目,已成功举办八届,活动旨在借助学界资源,增进国外群体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该项目每年邀请一批国外青年导演来华进行文化体验,并创作中国主题纪录短片,已成为彰显中国魅力、宣扬中国文化的品牌项目。
本次“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青海行)启动于6月29日,历时17天。外国青年导演和青海师大新闻学院学生先后奔赴西宁、海东、海北、海南等地拍摄,主题涉及青海湖生态保护、湟鱼洄游、植树造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
展映现场,记者看到外国青年导演们的镜头里既有湟鱼洄游守护者的故事,也记录了美丽的高原精灵雪豹;既有展现了土族刺绣这种民族工艺,也刻画了高原护鸟人的生活,蕴含着自然造化的神奇创意,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人文风貌。每部纪录片以特有的方式构建了一条从青海通向海外、通向世界的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传播文化信息、增进交流、增强友谊,展示了大美青海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青海师大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青海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帮扶青海师范大学。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为今后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吹响了号角。”
活动现场,来自新西兰的一位青年导演兴奋地说:“青海的自然风光太美了,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很多东西在别的地方难得一见,应当成为纪录片拍摄的重要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