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格尔木市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行委,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驻格各单位、各军(警)部队:
《格尔木市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8年5月14日
格尔木市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
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和规范全市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工作,增进公众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改革举措的知晓、理解和认同,促进政府各项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根据国家、省、州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做好政策文件解读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政策文件解读工作是加速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快法治格尔木建设步伐,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政府有效施政和社会和谐,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强政策文件解读工作,对帮助政府及其部门执行落实政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准确理解政策、规范政策执行行为、依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是适应当前政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和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政府效率效能、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对推进政府政务公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明确政策文件解读责任、范围和程序
(一)明确解读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部门、本单位政策文件解读工作。按照“谁起草、谁解读”原则,政策文件起草部门是政策解读的主体,负责编制和发布解读材料;多个部门共同起草的,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解读工作。
(二)明确解读范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政策文件,应当进行解读:
1. 市政府规章;
2. 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3. 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4. 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或部门制定,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与民生关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文件;
5. 其他需要进行解读的文件。
(三)规范解读程序。政策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应当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部门在起草政策文件时,应当同步谋划、组织编撰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其中,解读方案包括解读重点、解读时间、解读形式、解读渠道、其他事项等;解读材料包括具体解读内容。部门制订的政策文件,应当将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一并报部门领导审签。各部门、各单位提请拟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文件,或者拟由部门自行印发、需报市政府同意的政策文件,起草部门在报审政策文件相关材料时,应当一并报送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上报材料不齐全、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市政府办公室按规定予以退文(其中,政府规章和行政性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办统一进行合法性审查和解读材料审核)。市政府办公室在呈送领导审签政策文件时,一并报送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需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重要政策文件,解读方案也一并提请审议。解读方案一经审定,起草部门按照解读方案,组织实施解读工作。
三、进一步规范政策解读内容、形式和渠道
(一)完善解读内容。政策文件解读内容应当全面、详尽、准确,主要包括政策文件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执行标准、注意事项、关键词诠释、惠民利民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同时,应使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案例、数据,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信得过、用得上。
(二)创新解读形式。政策解读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应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形式一般包括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撰稿解读、专家解读、政策问答、在线访谈、媒体专访、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除文字内容外,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拓展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解读形式,更多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现,使解读信息更可视、可读、可感。
(三)拓宽解读渠道。统筹运用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新闻网站、新兴媒体等发布政策文件解读信息,扩大解读信息的受众面。市政府门户网站是政策文件和解读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设立政策文件解读专栏,汇总发布解读信息。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定的政策文件印发后,由起草部门同步将审定后的政策解读材料以正式文件形式同步递送市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科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将政策文件与解读材料关联发布,方便公众查阅。
四、进一步加强政策文件解读工作的保障和监督
(一)建立解读队伍。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政策文件解读工作的人员、经费保障。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组建由部门负责同志、专业机构从业人员、高校学者、评论人员、媒体记者等组成的政策解读专家队伍,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考核监督。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政策解读工作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检查考核。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此项工作有效落实。
附件:1.政策文件解读方案编制说明
2.政策文件解读案例
附件1
政策文件解读方案编制说明
一、解读时间
按照政策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起草、同步审批、
同步发布的三同步要求,明确政策解读工作开展时间。
二、解读重点
明确政策文件中需重点解读的内容提纲,如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执行标准、注意事项、关键词诠释、惠民利民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
三、解读形式
明确解读工作采取的解读形式,包含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撰稿解读、专家解读、政策问答、在线访谈、媒体专访、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除文字外,鼓励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几种形式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解读渠道
明确解读工作开展渠道。可根据需要选择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新闻网站、新兴媒体平台等其他渠道。
五、其他事项
可对组织协调、任务分工、工作步骤等其他事项进行明确。
附件2
政策文件解读案例
《“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解读
(解读形式:部门同志负责撰稿)
为加快推进落实技术标准战略,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近日,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国科发基[2017]175号,以下简称《创新规划》)。
一、关于《创新规划》编制的背景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愈发明显,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步伐加快,科技创新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的演进周期正在缩短,成果转化更加迅捷。与此同时,技术标准研制正在逐步嵌入到科技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科技创新同步、甚至形成引领的趋势愈发明显。面对新形势,世界各国纷纷加快创新布局,将标准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实施和推进。国内方面,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增强技术标准创新能力、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升技术标准创新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编制了《“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战略部署和政策规划,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主线,围绕健全技术标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技术标准创新活力、培育中国标准国际竞争新优势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以标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
二、关于《创新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政策制度优化完善为动力,激发技术标准创新活力,着力构建新型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发挥技术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技术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支撑能力,助推加速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着力健全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服务新形势下产业变革过程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关于《创新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与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破除科技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障碍;发挥科技创新在技术标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技术标准水平。
二是政府引导,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加大标准研制投入。
三是立足国情,面向国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技术标准工作提出的要求,着力补齐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短板;加大优势特色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力度,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
四、关于《创新规划》的发展目标
《创新规划》从以下方面部署了标准科技创新目标: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研制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国家标准1000项以上;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推动1000项以上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建设50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50个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培育形成一批重要的团体标准;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发展的创新型、先导型企业,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工作越来越普遍,企业技术标准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跨界、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不断涌现。
五、关于《创新规划》的重点任务
《创新规划》提出了五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以科技引领技术标准水平提升。要加强新兴和交叉领域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优化升级,加强技术标准研制过程中的科技支撑。二是以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加强对科技计划中研制技术标准的服务,推动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创新技术标准服务模式。三是培育中国标准国际竞争新优势。要提高我国对国际标准的技术贡献,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四是激发市场主体技术标准创新活力。要提升企业的技术标准创制能力,增强社会团体的技术标准创新活力。五是健全技术标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要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健全军民标准融合发展机制。
六、关于如何推动《创新规划》贯彻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加强科技、行业与标准化管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二是加强新模式、新业态下技术标准发展路径研究,更好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三是健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机制措施,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机制,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人员技术标准创新意识和能力,支持科技创新人员广泛参与技术标准研制。五是完善技术标准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鼓励各方面资金共同投入技术标准研制。